【社区矫正】法治护航五载路 社区矫正启新程 区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中心“开放日”活动

梧州 更新于:2025-08-22 11:12
  • 丹凤朝阳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颁布实施五周年,为展示工作成果、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知晓度与支持度。7月31日,区司法局以“法治护航五载路 社区矫正启新程”为主题,举办社区矫正中心“开放日”活动。人大代表、社区工作者、社区矫正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代表及社区矫正对象家属走进长洲区社区矫正中心,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体验、座谈交流,近距离触摸这项特殊工作的“温度”与“精度”。

    座谈会上的“破题”与“献策”

    “五年来,我们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350余人,无发生再犯罪人员,其中99.9%的对象顺利回归社会,不少人还成了社区志愿者。”会议室里,长洲区司法局分管领导的汇报拉开座谈会序幕。从最初的“纸质台账+定期报到”,到如今的电子定位监管、线上教育学习,再到引入心理干预、技能培训等帮扶措施,社区矫正工作正从“管得住”向“矫得好”跨越。

    讨论环节,不同视角的碰撞格外热烈。“有些社区矫正对象回归后找工作总碰壁,能不能联合搞点就业培训?”社区代表李大姐的提问切中痛点;人大代表则建议:“要让更多人知道,社区矫正不是‘法外开恩’,而是有严格监管的社会化改造。”社区矫正对象家属王先生的发言更显恳切:“我儿子在这里学会了回馈父母,上周还主动帮家里做家务活,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比啥说教都管用。”你一言我一语间,共识悄然凝聚——社区矫正既是法律的“刚性约束”,更是社会的“柔性托举”。

    功能区里的“细节”与“温度”

    “请面向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报到。”在报到登记室,工作人员演示着智能报到系统,屏幕上同步显示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信息、日常报到等。隔壁的训诫室里,墙上“认罪悔罪、遵纪守法”的标语庄严肃穆,而一旁的心理咨询室却暖意融融:沙发、绿植、沙盘游戏道具一应俱全,宣泄室里的拳击柱上还贴着“冷静3分钟,世界会不同”的温馨提示。

    “这是我们的VR教育设备,能模拟酒驾、寻衅滋事等违法场景的法律后果。”在智能体验区,代表们戴上VR眼镜,瞬间“置身”法庭受审现场,沉浸式感受违法犯罪的代价。“太震撼了,比看纪录片直观多了!”一位参观者摘下设备,语气里满是感慨。从宣告室里的入矫仪式,到心理咨询室的沙盘,每个角落都藏着“教育矫正、感化挽救”的深意。

    开放日里的“理解”与“期许”

    “以前总觉得社区矫正很神秘,今天一看才知道,这里既有严格的监管,更有实实在在的帮扶。”社区代表张阿姨感概道。不少参观者表示,这次活动打破了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刻板印象”——原来社区矫正对象也能参与社区公益劳动,原来工作人员要同时扮演“监管者”“老师”“帮扶者”多重角色。

    近年来,长洲区社区矫正中心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技能、技能培训信息等3000余条,帮助协调解决150余个家庭的现实难题。

    长洲区司法局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开放日为契机,持续深化部门协作,让社区矫正工作既有法律的“硬度”,又有社会的“温度”。

    这场开放日,不仅打开了社区矫正中心的大门,更打开了社会理解与支持的窗口。五载法治护航,社区矫正工作正以更开放、更务实的姿态,助力更多人重归正轨,共赴新生。



    声明:本文转自公众号“ 活力长洲”

    在此致谢!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